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全面完成春季野外调查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顺利完成2025年度春季野外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涵盖生物多样性监测、红外相机监测、大熊猫网格调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等多个领域,全面揭示了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动态变化。




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山林,通过样线调查、网格调查等传统方法,结合红外相机、声学记录仪等先进技术,对区域内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记录到大熊猫等同域动物信息1484条,记录到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中华斑羚、橙翅噪鹛、红腹角雉等66种珍稀野生动物以及珙桐、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一步证实了唐家河片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重要地位。

1

2
在大熊猫种群动态变化调查中,采用了人工与红外相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队员克服了雪大、雪厚、覆雪时间长等重重困难,共完成157个网格、426台红外相机的监测。在网格调查中,共收集大熊猫生境信息1015条、同域动物信息1799条、大熊猫粪便82份。在红外相机数据回收中,共有39台红外相机记录到大熊猫活动画面106次,获得大熊猫影像数据392条。

1

2
在大熊猫野外繁殖行为监测中,在摩天岭、石板沟、白熊坪三个区域共收集到455条大熊猫蹲守信息,获得大熊猫求偶影像资料268条。首次实现三个区域人工拍摄到大熊猫活动和首次拍摄到三只大熊猫同框画面。

在红外相机监测方面,共回收并分析了426台红外相机的数据,经初步筛查,获取了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亚洲金猫、亚洲黑熊、中华斑羚、毛冠鹿、小麂、野猪、血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橙翅噪鹛等42种野生动物的珍贵影像资料。

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方面,构建起“小班 样线”和“业务科室 保护站 社区”的监测防控体系,未发现任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及林业有害生物疫情。


此次春季野外调查的全面完成,不仅是对唐家河片区大熊猫种群动态研究的重大突破,更是科研团队不畏艰难、探索创新的生动写照。未来,唐家河将继续加强生态监测工作,不断完善保护管理措施,确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安全筑牢坚实屏障。编辑:赵述鹏| 审核:陈诗颖| 审发:王文浩